作者:大江东去 于 2004-11-1 15:21:00 发表在:革命左派论坛
[郑重推荐] 全面评价邓小平和改革开放(一)
全面评价邓小平和改革开放
--许家屯《香港回忆录》读后感
(初稿于2002年8月修改于2004年9月)
作者: 靳草
日期: 2004-10-30 01:22
一、前言
二、旧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三、新中国建立后的毛泽东时代三十年,是成就辉煌还是发展停滞缓慢
(一)问题的提出
(二)关于新中国五十二年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统计数据
(三)对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时代三十年社会发展统计资料的说明
(四)一个极其容易作出的简单而又清楚的结论
(五)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大跃进
四、怎样认识和评价邓小平改革开放后的各种变化
(一)关于农业的所谓发展变化
(二)关于工业与交通运输的所谓发展变化
(三)关于地区发展方面的所谓变化
(四)关于科学技术领域里的变化
(五)关于上层建筑领域里全面复辟资本主义的恶果
(六)关于对社会生存环境的大破坏
(七)关于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事业的大破坏
(八)关于中国当前的外交危机和国际地位的弱化
(九)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一场大骗局、大复辟、大倒退
五、解读"许家屯现象" --剖析邓小平改革开放得逞的原因
(一)从许家屯看干部队伍内"相当大一个多数"怎样跟着修正主义跑
(二)剥削阶级旧文化的产生及其对人类社会的毒化影响
(三)现代修正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产生根源
(四)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和文化大革命的伟大贡献
(五)惨痛的教训,深刻的启示
六、为彻底清算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粉碎资本主义复辟而斗争
(一)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正在继续加剧加快国家和人民的危机
(二)当前的某些政策调整根本不可能挽救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危机
(三)彻底清算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粉碎资本主义复辟,是化解当前中国与世界的
危机、重新振兴共产主义运动的必由之路
(四)关于所谓"向左转"问题
(五)彻底批判"三中全会决议"和"关于建国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六)必须与"三中全会派"进行坚决的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斗争
(七)高举毛泽东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伟大旗帜,彻底清算邓小平的改革开放
一、前言
许家屯出走美国后的一九九二年,出版了一本《香港回忆录》,但在大陆一直未见到流传。说来也是有幸,半年前,一位老朋友带来此书向我推荐"值得一看"。于是,我就得以"大快朵颐",欣赏到这篇奇文大作。
读完此书,通观全文,除了一些有关历史过程梗概的枝叶外,基本上是"似曾相识燕归来"。阅读中,我一直感慨萦怀:此人一九五六年就开始做省委书记,其中有六年是第一书记,一直做了三十多年省部级领导干部,其中二十来年是在毛泽东时代,并且还做了十来年中共中央委员,亲自参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许多重大实践,他怎么如此之健忘,他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认识怎么是如此之肤浅片面?
虽然如此,许家屯还是要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坦率得多。如果说,许家屯参加中国共产党五十多年终归受到些熏陶而多多少少还有些这个党的风味的话,那么,这点坦率即是其一。这样,我们就容易和作者找到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而不必要花费很多工夫先去弄清他的真实观点和目的。
许家屯在全书贯穿始终表明的是对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及其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充分理解与拥护,提出自己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问题的观点。这些观点主要有:"列宁、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中国资本主义还是太少了,需要有一个'补课阶段',需要有更多的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大胆放手运用资本主义经验的阶段。"他在极力吹捧所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政策后,又"特别要提到":"必须适当地、有步骤地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改革",以建立起成为"人类共同财富"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也就是说,全面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制
度。他对"改革开放"诠释的是多么坦率明快透彻啊!大概就是因为这点"坦率"过早地泄露了天机,这本书就有十年之久不得在大陆流传。也大概由于该书宣扬的观点已与当前中国"不可逆转"的现实吻合起来,使其为当前的政策造势,就采用"半明半暗"的惯用手法让其流到大陆上来,虽然晚了一点,但还是终于使我们在阳光下看到了政策制定者的天机。
与许家屯的坦率相映成趣的是,被他极力推崇钦佩的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很有些集大成的"艺术大师"的风范。对于改革开放政策的解释,邓小平说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多次重申"四项基本原则";多次重申"始终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
避免两极分化。""我们不能允许产生一个新的资产阶级。""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在做出这些信誓旦旦的承诺的同时,他又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概念作出自己的解释,诸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等等。他设计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大政策,说这样可以"先富带后富"。人们对这些逻辑概念的严重混乱、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提出大量的诘问,他以"摸着石头过河"、"多做少说"、"只做不说"敷衍之,继则发明了一个"不争论"把人们的嘴封上。当在改革
开放中,党的腐败和资本主义复辟大行其道,人民按照宪法赋予的神圣权利反对他的政策时,他能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用坦克压,用机枪扫,还说那些被压被扫的都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而对于那些在他的纵容包庇下发展起来的真正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则把他们几乎全部送回美国"老家"继续大搞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至死也没有象
许家屯那样"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坦率清楚的说明自己就是要搞资本主义。但是,他1992年在为了把自己的改革开放变得"不可逆转"而进行的最后一次冲刺即"南巡讲话"中,他还是明确表明了自己的意图:"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社会主义变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
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般来说,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主张这"三个有利于"的。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具体执行中又不问"姓'社'姓'资'",这在实际上与资本主义就没有什么区别了。他在同一年中另一次讲话就更加明确:"如果学习和借鉴工业国家的先进管理、先进经验、先进技术,扩大和搞活市场经济是搞资本主义,那我就是最大的走资派。"他言之凿凿地说:"而且是走定了的!"这是戏言吗?不!这是图穷匕首现的招认!
社会实践的全部效果,是验证政策、言论及其动机的依据。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浴血奋战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从国内到国外,如果谁还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为了"巩固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制度",那么,他不是一个绝无仅有的白痴,就是一个绝无仅有的骗子。社会现实已经做出了权威的结论,已经打了二十多年的"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还是资本主义的改革开放"的口水官司应该划上一个句号了。这就是我的朋友好象有重大发现而向我推荐许家屯《香港回忆录》的原因。
读完此书,我深深感到,问题的症结还是在于二十多年前就应该向邓小平们讨论清楚、然而在当时根本无法和他讨论清楚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通过改革开放来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这是无论到什么时候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才是现在应该认认真真补上的一课。
这一课如果不认认真真地补上,我们将根本不可能认清当前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危机的实质和原因,我们也将根本不可能找到一个解决当前中国问题和危机的出路。为此,笔者提出如下一些问题,做出一些初步的讨论。
二、旧中国是什么样子的
这并不是离题甚远、无关紧要的问题。道理极为简单,就是因为新中国是从旧中国过来的。割断历史,就无法认识历史。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的方法是人类认识一切事物的最基本的方法。新、旧中国是历史上相连的两个环节,如果对旧中国认识不清楚,我们将无法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问题。
那么,旧中国是什么样子的呢?
具有五千年悠久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各民族大致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发展,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的成功虽然推翻了腐败的满清王朝,但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依然处在这三座大山极为反动、腐朽、残酷、落后的统治之下。
让我们看一看孙中山先生在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的描写罢:"列强之帝国主义如怒潮骤至,武力的掠夺与经济的压迫,使中国丧失独立,陷于半殖民地之地位。""自辛亥革命以后,以迄于今,中国之情况,不但无进步可言,且有江河日下之势。军阀之专横,列强之侵蚀,日益加厉,令中国深入半殖民地之泥犁地狱。""国内军阀暴戾恣睢,自为刀俎,而以人民为鱼肉,一切政治上民权主义之建设,皆无可言。""所谓民国政府,已为军阀所控制,军阀即利用之,结欢于列强,以求自固。而列强亦即利用之,资以借款,充其军费,使中国内乱纠纷不已,以攫取利权,各占势力
范围。""吾国人政治上生命为之剥夺,即经济上之生命亦为之剥夺无余矣。""中产阶级频经激变,尤为困苦;小企业家渐趋破产,小手工业家渐致失业,沦为游氓,流为兵匪;农民无力以营本业,以其土地廉价售人,生活日益昂,租税日益重。如是惨状,触目皆是,犹得不谓已濒绝境乎?"
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奋斗了一生的孙中山先生,抱着事业未竟的遗憾于1925年撒手西归。两年后的1927年,蒋介石即背叛了革命,由此激起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的反抗,开始了十年内战。接着八年抗日战争,三年解放战争。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拥有五千年文明史和96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旧中国,始终处于腥风血雨、内忧外患、战乱频仍、支离破碎、天灾人祸、生灵涂炭、水深火热之中。
旧中国的工业虽然从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开始,经过了100多年畸型发展,但规模非常之小、产量非常之低。以国民经济经过恢复发展已经达到并超过建国前最高产量的1952年的人均量作为比较,不仅在所有品种中全部低于美国同期的几倍、几十倍、几百倍、甚至于
2000多倍,而且大多数主要品种的产量(如钢材、水泥、发电量、石油、布、食糖等)也低于印度同期很多。但就在如此之低的工业生产量中,外国资本还占到约70%,国内资本仅占约30%。而在国内资本中,官僚资本又占统治地位,以1946年为例,占到80%。
旧中国不仅工业规模产量小得可怜,结构还很畸形。生产资料产值很低(约占30%以下),生活消费资料产值较高(约占70%以上)。工业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多半从事一些修理和装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极少一点工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沿海几个大一点的城市。如1936年,关内工业产值的94%是由上海、青岛、广州、北平、南京、无锡六个城市提供的。广大内地几乎没有近代工业,中等以下城市的所谓工业基本上是一些布坊、染坊、酒坊以及铁匠铺一类的手工业。90%的县城没有电力供应,火车、轮船、汽车等现代运输工具要在沿海、沿江或大中城市才能见到,县城以下的地方交通运输连胶
皮轮的车辆都很罕见,一般都是些几乎千百年来一直使用的木轮的有的还带个铁箍的牛马车、人力车,而最穷的地方和人家连这样的车子也没有,就是肩扛人挑。
旧中国虽然有史以来就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农业大国,但是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十分落后,生产效率十分低下。一直到建国前,封建生产关系占据主导地位。大约占农户总数4%的地主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50%,占农户总数70%的贫雇农仅占15%。生产方式是传统的个体手工劳动,
几乎没有任何机械化作业,更没有电力,没有农药,没有化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低,停留在历史上沿袭下来的靠天吃饭的状态。农业产量很低,如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棉花22斤。全国9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但粮食还不能自给。
旧中国社会的生活方式与千百年前也没有多少不同。农村中绝大多数人家是用"黑油灯"甚至火把照明,一般的中小地主也要穿粗布、也要吃些粗粮、难得常吃细米白面鱼肉,象肥皂、火柴、煤油等日常生活用品是奢侈品,都要进口,是一般的百姓用不起的。经济情况好一些的地主才能住上砖瓦房。广大贫雇农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很多人是上无片瓦、下无立足之地,常年吃糠嚥菜,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农民不仅要承受地主、富农沉重的剥削压迫,还要受卷入国际市场后已侵入中国的帝国主义的剥削压迫,还要承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抓兵抓丁、苛捐杂税。旧中国的万般苦难,尤以农村为甚。
旧中国虽然是号称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但是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极为落后。总人口中90%以上是文盲。在农村中,数百上千人的村庄有个小学毕业的,就算个"秀才"了。建国前夕,全国仅有普通高校205所,在校生仅有117000人。旧中国36年中(1912-1947)仅毕业大学生约21万人,每年平均约5800人。因此,旧中国科学技术极其落后,几乎没有象样的科学研究机构。很多有志于科学事业的知识分子也就只好到海外飘零。
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由于教育与科学的落后,整个旧中国的文化是被殖民文化、封建文化、官僚资本主义文化统治着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这些反动腐朽文化的奴役和愚昧,先进的、革命的思想文化受到极端残酷的封闭、禁锢、镇压,人们的思想普遍受到麻痹和毒害,普遍信神、信鬼、信命运。"三从四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有钱能买鬼推磨"、等等,是人们普遍接受的信条。鲁迅把这种旧中国的反动文化统治比喻成"吃人",算是入木三分,揭露到骨子里面了。
由于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的落后,医疗卫生事业也极为落后。千百年来,各种瘟疫疯狂肆虐流行,整个社会没有任何有效的系统控制机构、规划、措施,劳动人民没有任何医疗保健条件,象结核病、血吸虫、疟疾、天花、鼠疫、霍乱、黑热病、克山病、伤寒等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根本无法控制,任其疯狂屠戳戗害广大人
民。因此,中国人民被殖民者羞辱的称为"东亚病夫"。再加上自然灾害和战乱连年不断,营养不良,人们特别是劳动人民生命保障能力极为低下,建国前的1949年,全国人均寿命只有35岁,低于美国的68.6岁和印度的41岁。在整个旧中国,哪儿的农村没有"乱葬岗"?哪儿的城市和矿山没有"万人坑"?
"弱国无外交"。在三座大山的压迫下,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倍受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地位。流落在世界各地的同胞们,倍受欺凌,尝尽辛酸。一百多年里,一次又一次的列强侵略,连篇累牍的的或明或暗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协定,记录了旧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的羞辱史。
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血泪斑斑的历史,至今才刚刚掀过去五十三年。它铭记在还活着的老一辈的记忆中,它镌铸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它刻印在卷帙浩繁的文字遗存之中。仅仅就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国,曾经为世界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的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国家落后到了尽头!民族祸患到了尽头!人民苦难到了尽头!四万万人民在水深火热的黑暗泥潭中,煎熬着,挣扎着。这就是旧中国的真实写照。
历史是一面镜子。只有懂得历史,才能认识现在;只有懂得历史和现在,才能预见将来。整个现存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一切,不过是历史嬗变的积存而已。失去了历史的记忆,就是失去了思想和智慧的根基。对历史认识上的片面和歪曲,是以后新的曲折和灾难的根源。"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二十多年来,在中国,就有一股势力,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竭尽其能遮盖、模糊、歪曲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搅浑搅乱人民的视听,妄图让人民忘记这段刚刚过去的历史。欲灭其国,先断其史。二十多年来,铺天盖地地充斥于电视、影剧、报刊等各种媒体的,几乎全是这些东西,以至于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历史课成了最受冷淡漠视的一门课程,就是那股势力通过各种强有力的"看不见的手"所起到的作用。
笔者在这里简要地概括地描述刚刚过去不久的旧中国的真实面貌,就是重新唤起人们的记忆,为我们各个年龄组的同胞们清楚地认识新中国提供一个必不可少的尺度。没有这个尺度,我们怎么可能说清楚新中国的一切事情呢?
(1)(2)(3)(4)(5)(6)(7)(8)(9)(10)(11)(12)(13)(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