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四川大邑县鹤鸣山传来消息:鹤鸣后山天谷洞发掘出一通古碑,上镌刻“盟威之道”、“正一”及“张辅汉”等汉代隶书古朴文字。据文史专家鉴定分析,这通古碑极有可能就是中国道教创始人张陵所立。
昨日,鹤鸣后山天谷洞谢清亮道士在清理洞内淤泥砾石时,发掘出一通古碑。大邑县文史专家卫复华及有关人员迅速前往考察。
据测量,地处雾山乡大坪村4组的天谷洞洞口高约2米,宽约3米,在距洞口约10米处,有左右两条隧洞深不可测。据考察人员判别,碑的质材为钟乳石,表面呈蜂窝状,硬度极强。古碑高约1米,宽约0.6米,厚约0.2米。碑的右边镌刻“盟威之道”4字,正中刻有“正一”两个大字,左下方镌刻“张辅汉”三个略小一点的字。
四川省社科院明清历史研究专家、中华书画研究所所长王纲教授分析认为,此碑为汉碑,字为汉隶。据省社科院道教研究专家李远国教授分析,“正一”“盟威”等碑刻与史书记载中国道教初创时正式名称为“正一盟威之道”相符,碑的下部所刻“张辅汉”3字,即是道教创始人张陵的姓和字。就此,李教授认为,它是中国道教史上发掘历史年代最早的古碑,目前在国内其他地方还没有发现,这为“中国道教发源地就在四川大邑鹤鸣山”进一步提供了有力的物证。(